第(2/3)页 虽然被贬到了南方,但是他毕竟也是封疆大吏,在此时经营了十几年,手握近十万精兵,将自己的地盘经营的跟铁桶一样。 可以说,从战争准备上来说,哈杜比伊莎贝拉皇后要充分的多。 毕竟新军只训练了几个月,大部分军官能走上指挥岗位,不是因为他们专业和能力,而是因为他们对皇后本人的忠诚。 说白一点儿,他们除了忠诚老实一点儿之外,基本上全都是饭桶。 反观哈杜,手下的官兵都征战多年的老兵。 在开战的第一阶段,伊莎贝拉皇后手下的军队,首先跨过扎米比亚河,向南tn进~! 他们的首批清扫目标,是非哈杜盟友,处于中立的地方军阀。 这些人中,有原总督,有占据某省的大贵族。 他们见帝国政府在枫叶丹林联军面前不堪一击,皇城迅速陷落,以为帝国政府会被枫叶丹林联军摧毁,阿尔摩哈德将陷入分裂和混乱。 如果这样,那将是群雄逐鹿的年代,皇冠,他们也不是不能戴一戴。 这些狗崽们以为机会来了,于是趁势宣布独立,在城头挂起了自己的草头旗。 不过,同时也拒绝了哈杜的联盟请娄,他们和哈杜一样,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。 而皇冠只有一顶~! 谁也没有想到,在枫叶丹林的帮助下,伊莎贝拉皇后走上了统治地位,迅速稳定了局势,重整了帝国政府,立刻就将刀尖对准了他们。 反映在洛林面前的阿尔摩哈德地图,就是一些扎着灰sè旗帜的区域。 在新军的攻击下,这些各自为战的军阀们迅速溃败。他们一无实力,二无民意基础。 新军如摧枯拉朽一般连续平定了数个行省的叛乱,连战连捷,一时间士气高涨。 在这些战争中,留在阿尔摩哈德的圣殿骑士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毕竟时任教宗的圣保多禄和伊莎贝拉皇后也是亲戚关系。在这时候,他不拉上一把,谁来拉? 而伊莎贝拉皇后也是充分学习枫叶丹林人的战争经验,将法师们集中在一起,作为火力输出使用,也取得了巨大成功。 在那个时候,整张阿尔摩哈德帝国的地图上,代表阿尔摩哈德帝国的红sè旗帜。占据了地图三分之二的地方。 对阿尔摩哈德帝国政府来说,形势不是小好,而是一片大好。 大家伙儿全都极其的乐观,以为只要再加上一把劲儿,就可以轻而易举地dn平南方。 s底下,有无数的军官们窃窃s语,不住叹息:哈杜将军虽然厉害,但是年纪不饶人,他毕竟是老了啊~! 在南方这么多年平静无聊的生活,早就让他的脑锈掉了。 但是在说这话的时候,那些军官们虽然一个个全都显的很是悲伤,为一位绝世名将的即将远去,而叹息不己。 但是这些狗崽们一个个眼睛里却是闪着光芒。想想看吧:将曾经名震天下,让茹曼人在他的yn影下发抖的哈杜将军生擒活捉。 这将是何等伟大的功勋? 凭着那项功勋,就足以一跃成为和飞鹰战神,不,是远超那个飞鹰战神的,更为牛叉的绝世名将。 足以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~! 当时新军的指挥官,甚至在伊莎贝拉皇后面前夸下海口,只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,就可以完全平定哈杜的叛乱。 帝国政府内绝大部分官员也持相同的乐观态度,认为哈杜的覆灭指日可待。 但是,后来的事实证明,那帮狗崽把事情估计的简单的了~! 哈杜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,用血肉教训,告诉新军的这帮菜鸟们,战争不是这么玩的。 十二月一日,帝**正式发动对哈杜根据地之一,柯克福斯行省的进攻。五万新军一路南下,直指柯克福斯省首府,米德尔堡。 大家普遍认为,作为贫瘠的缓冲区,柯克福斯行省可以一战而定,连哈杜都不重视这里,只派了两万军队驻守。 而身处后方的伊莎贝拉皇后和首相维尚侯爵却不这么看,他们屡次警告前线的军队,要保持谨慎的态度,不要中了哈杜的圈套。 新军刚开始还十分谨慎小心,但是他们一路势如破竹,连着拿下数座柯克福斯省重镇,更是一战就攻下了作为首府米德尔堡门户的天险,津德伦山隘口。 此战后,新军狂飙猛进,平均每天进军四十里,柯克福斯行省眼看就要拿下。 就在此时,哈杜军突然早出来,从背后突袭津德伦山隘口。 驻守隘口的新军在j战半天后,不敌而逃,新军后路被断,随成关门打狗之势~! 军团指挥官得到消息,当机立断,立刻撤退,一路且战且走,绕了一个圈逃出柯克福斯省。但是前锋接近米德尔堡的两个军团却是来不及撤走而全军覆没。 米德尔堡战役以新军的失败而告终,新军损失了一万多人,又回到了出发地,而哈杜的损失极其微小。 米德尔堡战役的失败,代表着他们速胜计划的破产。 阿尔摩哈德帝国政府重新回到了持久战的道路上来。 维尚侯爵汇报到了这里,长长地喘了一口气,然后拿起了水杯,喝了一口水,润了一下喉咙。 而旁边的一众高官们也是紧绷了大半天,此时也是借机,纷纷放松了一下。 喝一口水,换一换坐姿。 此时,维尚侯爵已经打起精神,拿着手中的指挥棒,指着地图继续说道:“到了八三四年一月十七曰,我们新军重整旗鼓,尽数南下。 对哈杜控制的温特省,柯克福斯省发动全面进攻。 初期哈杜的手下节节败退,据前线回报,我们共计消灭了哈杜七个军团的兵力。” 洛林心里暗道:打个三折吧,七个满编军团就是三万五千人,三折就是一万人左右。 第(2/3)页